编者按:3月18日,《安徽日报》第11版“人生百味”重点推出威尼斯官网学生记者采写稿件《贫困大学生的创业坚守》,威尼斯官网创业毕业生刘国运的事迹再次被省内重要媒体所报道。
“腰收紧挺直,大腿与地面平行,来,匀速下蹲。 ”3月14日下午,在位于安庆师范学院龙山校区附近的一家健身馆,一位朴实憨厚的小伙正在指导学员健身。
这位“90后”大男孩,名叫刘国运,是安庆师范学院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他2011年9月在安庆创办了第一家校园健身馆,此后3年,采用“以店滚店”的方式,与人合作,分别在芜湖、池州、淮北、黄山创办了4家校园健身馆。3年多来,其个人总收益已达30多万元。
一些人惊叹之余都会问上一句:“他是个富二代吧?”孰不知刘国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他出生在六安市霍邱县马店镇伍岗村一个贫困农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因为不想给家庭增添负担,刘国运从大一时就做各种兼职,贴广告、发传单、做电器促销、考研代理……学校能找到的兼职,他几乎都做过。
有一次,他去市区的健身会所兼职,发现很多安庆师范学院的学生都在那家健身会所锻炼,心想:学校离市区这么远,往返还受公交车班次的限制,而且市区的健身会所收费也很高,为什么不在校园附近办一个针对大学生的健身馆呢?
刘国运仔细考察学校的健身环境和学生健身需求后,决定创办校园健身馆。可第一件事便把他难倒了,那就是资金问题。
开办一间健身房,启动资金最起码要30万元,这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即便父母把在外打工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也只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他只能找亲戚朋友借钱,并说服了一个朋友以资金入股的形式拼凑到了30万元。
为了尽量缩减开支,从店面装修到器械组装,他大都自己动手。夏天将近40摄氏度的气温,室内闷热难耐,刘国运忙着刷墙、布线、组装,一刻都不敢耽误。 “开业前两个月,我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8个小时,虽然又累又辛苦,但想想自己一手创办的店离开张越来越近,心里就充满甜蜜。 ”
2011年9月28日,刘国运的校园健身馆终于开张了。除了针对男生的器械锻炼外,健身馆还针对女生开设了“有氧操”“减肥班”“动感单车”等特色课程。
2011年12月初,刘国运与人合作在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南体育馆开设了另一家校园健身馆。这时,尚未大学毕业的刘国运可以算得上是两家健身馆的老板了。
“大学生创业往往逃脱不了一个普遍命运——毕业即关停。 ”刘国运说,因为很多大学生仅仅把创业当作大学时期的社会实践或跳板,毕业了还是想去更大的城市,因而很少有人把大学期间的创业当作“事业”做。 2014年6月,刘国运四年的大学生涯结束,也同样面临这样一个艰难的选择:留在校园健身馆还是去大城市发展?
就在刘国运纠结的时候,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培育消费热点,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刘国运心里顿时敞亮了许多。他要把校园健身馆发展下去,做成品牌。2014年11月,他在黄山、淮北、池州三地,与人合作又开了3家校园健身馆。刘国运与位于北京的中体健身学院合作,为学员和培训机构牵线搭桥,这在刘国运看来是多赢的事。
2014年,刘国运和母校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签订协议,把他的健身馆作为该院学生的就业教学基地。学生们可以在健身馆得到专业的健身培训,只要通过国家健身教练资格认证,毕业后可以去专业的健身会所工作或自我创业。人物感言:创业要响应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有市场说明这条路可以走,符合政策意味着这条路你可以走得远。3月14日,刘国运(右)在辅导学员健身。(学生记者 王霜霜 日报记者 王晓雨 图/学生记者 程江涛)
《安徽日报》: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rb/20150318/article_32659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