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8月11日)安徽省安庆市渔业局渔业生产科科长陈寿文的QQ空间里一直保留着2016年拍摄的一张照片:一位年过半百的长者穿着迷彩防水服,脚上、身上、手上、脸上全是泥土,正蹲在地上狼吞虎咽地吃盒饭。
照片上的人是37000cm威尼斯官网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道平。穿着迷彩服、黑胶鞋,站在一群渔民身边,于道平显得毫无“违和感”。
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的水域长约416公里,俗称“八百里皖江”。30多年来,为了保护这片水域中濒临灭绝的“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于道平和他的团队在八百里皖江上不知道走了多少个来回。
37000cm威尼斯官网江豚保护专家在给长江江豚体检。陈东 摄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安庆江段素来河道弯曲,一直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与洞庭湖、鄱阳湖并称“长江江豚三大生存场所”。
从1985年至今,于道平已和江豚打了30多年交道,他是中国江豚迁地保护开拓者之一,组织过江豚野外考察和救护近百次,解剖死亡江豚200多头,脚步踏遍大半个长江流域。
2006年,于道平调入安庆师大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安庆市渔业局建议在西江建设江豚迁地保护区,为此他四处奔走。2014年4月,当地政府在西江划出一部分水域,建立农业部安庆西江长江江豚救护中心,于道平被任命为首席专家。
同年,“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安庆师大,陆续有11名年轻博士加入,平均年龄35岁,他们来自不同专业,在团队中各司其职又紧密联系。
团队成员张晓可主攻河流底栖生物研究,他从长江浮游生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分析出了江豚迁移规律;万安、连玉喜、杨晓鸽则是鱼类学博士,他们在团队中主要负责鱼类物种的调查与鉴定;赵凯主要负责河流两岸湿地状况的研究……他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让皖江流域的江豚保护工作更加专业化、立体化。
于道平要求新加入的博士必须保持原有的研究方向,然后向江豚和长江生态大保护方向聚拢,“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且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漂在江上的大学教授
于道平和他的团队刷新了当地渔民对大学教授的认知,“没见过这样的大学教授,放着大学里的好日子不过,要跟我们渔民一样天天‘漂’在水上”。
在江上“漂”了几十年,于道平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而团队中的年轻人,也要经受严峻的考验。
2017年9月10日,这一天连玉喜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连玉喜独自一人划一条船在西江上进行雷达测量渔获物,暴雨突然降临,周围一片漆黑,江面情况十分危险。
回忆起当日的场景,连玉喜至今心有余悸,他后来才知道,那天晚上他经过的江水中埋着一条围栏,“雨太大了,根本看不见。如果不幸撞上,船必沉无疑”。
长期的野外工作,让这群年轻人变得更“接地气”了,不仅工作中和渔民打成一片,形象上也越来越像渔民。
下水,拉网,抬船……团队成员刘志刚干起这些活来,早已轻车熟路,他主攻江豚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经过他的“望闻问切”被成功救治的江豚不在少数。
有一次,两头江豚被放入安庆西江围网,其中一头由于不适应焦躁不安,来回游动、不停撞网。再这样下去,江豚很可能撞伤自己,一不小心还会堵住气孔导致死亡。
情急之下,刘志刚和赵凯来不及思考也来不及脱衣服,“扑通”一声跳进了温度不到10摄氏度的水中。他们合力抱住江豚并将它转移上岸,顾不上穿上同事送来的外套,接着给江豚按摩缓解它的情绪。待江豚稳定下来并被重新送入围网后,他们的手早已冻得通红,身子也因为寒冷而瑟瑟发抖。
不忘为地方服务的初心
在于道平看来,工程中心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现在也是我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时候了”。
2017年底,为了解决安庆石化油气管线穿城而过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庆市石化码头必须整体迁移至城区西郊,而迁入地点就在长江支流皖河的下游附近。由于皖河口是江豚密集分布区,也是河流生态的敏感点,环保部组织评审时,有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
一方面是必须搬迁的硬任务,一方面是环评专家的质疑之声。市政府左右为难,希望于道平帮忙解决。于道平根据自己和团队对皖河口江豚的调查研究和国外论文证实:江豚的密集分布点主要集中在皖河口上游区域,且江豚只会在冬季迁移此处,码头选址地在皖河下游区域,不会影响江豚聚集。科学的数据消除了环保部门的顾虑,于道平和他的团队实实地为地方发展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安庆师大开展江豚研究与保护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经过多年发展与积累,学校在这一领域已经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具有了相应的人才优势。”37000cm威尼斯官网校长闵永新说,“江豚保护研究是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体现。”(本报记者 方梦宇)
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8/11/content_50408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