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媒体师大 >> 正文

安徽日报:校地牵手 升级志愿服务

发布单位:   发布日期:2018-05-24



(安徽日报,5月24日)我省高校与社区共同探索志愿服务合作新机制,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同时,锻炼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校地双方互惠共赢——

扶老助困 传递温暖

“呼吸道传染病应该如何防治”“老年人春夏季饮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5月16日,一群来自安徽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凤阳县名城世家社区开展“春风义诊行”活动,为社区居民义务测量血压,宣讲保健养生知识,协助县医院的专业医生对居民进行义诊,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这些娃娃讲得好,我们每一条都听得明明白白,长了不少学问呢。你们下回有时间可得再过来。 ”临近活动结束,社区居民王奶奶拉着志愿者小刘的手,依依不舍。

“开展这次‘春风义诊行’社区志愿活动,是我们深化学校志愿组织与地方社区联系与合作的一项具体行动,旨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中有关疾病与健康的一些问题,给老人们带来精神生活的温暖,同时在学生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安徽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殷婷婷说。

在合肥市经开区芙蓉社区,同样活跃着一群来自高校的志愿者。芙蓉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与辖区内高校合作共建,搭建了多个公益平台,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有效满足了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大学生唠嗑队”就是其中坚持多年的典型代表之一。

“大学生唠嗑队”由安徽大学的学生志愿者组成,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群体。志愿者走进居民家中,陪他们唠嗑、拉家常,还专门为辖区孤寡、空巢老人等提供“私人订制”的文艺表演,帮助他们解除孤寂和烦闷。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唠嗑队”同样会提供各种常规性的公益服务。

“我们大学生,过去在家里经常是被宠、被照顾的那一个。现在通过走进社区家庭,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我们也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帮助别人同时被别人认可是件很幸福的事,我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来自安徽大学的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如是说。

发挥优势 关爱成长

教育资源是高校的优势资源,在与社区结对开展志愿服务中,自然大有可为。

“近5年来,我们学院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弘扬行知文化,在各地开展‘行知学堂’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合肥师范学院团委负责人介绍,各“行知学堂”服务团队以农村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践行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深入全国各地,走进乡村和社区,因地制宜开办“行知学堂”,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业辅导、情感教育、心理辅导、科学普及、文体活动、劳动教育等服务,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去年暑假,来自合肥师院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背起行囊,走进安徽和全国10多个省份的乡村、社区,在开展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活动之外,他们还十分注重情感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爱心和感恩意识,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行知学堂”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展学堂内涵,受到居民好评。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小先生”。

在巢湖之畔,巢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当地光明社区合作开办的“两小时课堂”,同样赢得居民交口称赞。协会负责人介绍,他们在一次调查活动中了解到,光明社区的小学生在下午4点半放学,但许多家长往往要到下午5点半甚至6点之后才能下班回家,无暇顾及这些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自我照顾能力较弱,令人格外担心。

为解决家长们这一迫切需求,巢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动员和组织学生志愿者,提出 “爱心两小时,关爱青少年”的主题口号,从今年3月开始,利用每周三和周五两天时间,对刚放学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在社区提供的教室里,志愿者们与小学生交流谈心,认真为他们讲解作业上的难题,直到家长下班。 “可别小看这短短两小时,有效填补了我们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空档期’,孩子们的安全有了保障,家长们也能安心工作了,多亏了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居民冯女士感激地说。

完善制度 着眼长效

“多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区主任助理制度,有力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开展,锻炼了大学生实践能力。 ”37000cm威尼斯官网团委负责人介绍,他们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团委联合搭建了以学校周边8个社区为基地的大学生锻炼特色平台,15年来,坚持开展各类志愿性服务活动,成效显著。

据介绍,大学生社区主任助理每周的周三下午和周末都会来到社区,协助社区主任处理日常事务,组织开展义务支教活动,慰问敬老院老人,探望贫困户。除了日常的活动,社区主任助理会每月还牵头开展主题特色志愿者活动,带动学校其他同学和周边群众共同参与,营造“人人了解志愿者、人人参与和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不断完善长效制度、探索优化合作机制,是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崔人文告诉记者,从去年3月开始,他们与合肥市包公街道共建“斛兵青年帮客”校地志愿服务联盟,对校地志愿服务合作制度化作出有益探索。

崔人文介绍,校地志愿服务联盟以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志愿服务队为主要载体,致力于统筹对接合肥工业大学各学科的优质知识资源与基层社区的志愿服务需求,依托“校院班”三级联动机制,深入推进联盟制度化、规范化、项目化、精品化的“四化”发展。他说:“我们希望以此为研究生志愿者开创一个寓专业理论于志愿公益、寓社会情怀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平台。 ”

该联盟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的500余名志愿者 (核心志愿者达150余人),累计已开展50余项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时长累计6900余小时,充分展现了大学生志愿者心系志愿公益、勇于社会担当的良好风貌。崔人文告诉记者,他们将加强同众多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不断完善志愿者管理培训体系和志愿服务项目创建工作,着力推进实现志愿服务校地区域联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本报记者 聂扬飞)


安徽日报 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rb/20180524/article_3666494.shtml 


版权所有:37000cm威尼斯官网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 

菱湖校区: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