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人文与社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祥稳博士在A楼205教室以其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晚晴五十年(1861-1911)安徽灾荒与社会研究”(项目批准号AHSK09-10D177)阶段成果——“晚晴皖江城市火灾及其应对机制研究——以对外开埠通商后的‘皖江巨镇’芜湖为例”为题,为人文学院师生100余人做了一场专门史报告。
报告首先分析归纳了晚晴皖芜湖火灾的主要特征:发生频仍、危害酷烈、时空分布不均匀以及人口与城区拓展同步增加等。接着,深掘了晚晴芜湖火灾频仍的原因,张博士认为,既有自然因素,亦有人为因素,但主要的还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有:房屋建筑材料易燃、街道建设缺乏着火阻隔设计、生产和生活不戒于火、救火设施落后以及数量不足等。面对火患频频发生,经考证,张博士认为,芜湖的官方和民间都能以积极的姿态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抗灾救灾,并逐步形成了官民一体、上下联动的应对机制,成效显著。
张博士主要从事自然灾害史、荒政史和生态环境史研究,所以,聚焦于皖江灾害史研究,不失为对人文学院“安庆与近代中国”地方特色课程建设的补充和丰富。(人文与社会学院 周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