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媒体师大

皖江晚报:26年不间断!安庆师大学生举办“海子诗歌节”缅怀诗人

发布单位: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9-03-28
分享到: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每年油菜花遍地时,便到了37000cm威尼斯官网的传统节日——海子诗歌节。1994年,安庆师大白鲸文学社第一次组织成员前往海子故居祭奠诗人,至今26年来,白鲸文学社的成员通过不同形式开展“海子诗歌节”,坚守着祭奠海子这项传统。

海子逝世的第30年之际,白鲸文学社的80余名成员再次前往海子故居,用吟诵诗歌的方式缅怀诗人。

 

“透过你们,又看到了鲜活的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正如诗歌中所写的那样,每年3月,在一批批到访的青年人心中,海子的生命在不断延续。

站在怀宁县查湾村的村口,便能清晰看见翻修过的海子故居,门前两棵香樟树,屋后是大片的油菜花地,这里是海子童年和少年时期所居住的地方,而海子的母亲操采菊总是站在门口,面带微笑地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到访者。

走进海子故居,海子的房间按照原样陈设海子当年用过的书桌、床铺和书架,房间不大,书架上的藏书占了一半的地方,从语文课本到莎士比亚全集,种类各不相同。操采菊告诉到访的学生,“这些都是在北京买的,大学和工作时省下钱,几分钱几毛钱一本一本买的。”

靠窗的桌上摆放着“海子故居登记表”,上面记录着每一批的到访者。操采菊翻阅着登记表上的名字,她告诉记者除了在海子忌日前后,平时也常有到访者前来,但这并没有令她感到被打扰,“你们能来,开心,真的很开心。”反复说了好几遍,仿佛透过学生们的身影,她又看到了鲜活的海子。

“对海子和诗歌的‘爱’让我们相聚”

在白鲸文学社,对海子、对诗歌满怀深情的同学有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4)班的王茂华第一次读海子的诗是在初中,青年文摘上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她喜欢上了这位纯粹的诗人,她说:“以前常读他的诗,现在想到这里亲眼看看他。”

从初来乍到的新奇感,到注重对海子诗的体悟,白鲸文学社社长隆世滢第三次来到海子故居,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是对海子、对诗歌的爱让我们聚集在一起,前来纪念他,如果能有同学通过这样的活动,慢慢开始接触海子、接触诗歌、甚至创作诗歌,便是我们文学社最大的愿望。”

“海子的世界我们进不去,但我们在尝试触碰。”当天的到访者除了大学生以外,还有不少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喜爱海子的诗人,就读于厦门大学的张勇敢认为,海子逝世30年恰逢自己25岁,“是时候该来看看他了。”海子墓前,到场学生默哀三分钟后,献花、祭酒、吟诵诗歌,用传统的方式祭奠海子。

“白鲸人”的诗歌传承

白鲸文学社中有不少喜爱海子的人,也有不少热爱写诗的同学。秘书学专业2018级的崔张诚自初中起就对写诗很感兴趣,“最初写诗的冲动或许是想表现自己,现在却慢慢觉得写诗是在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一种记录和表达。”

海子的诗歌对崔张诚也有不少触动,刚开始写不好诗时总会向社里的学姐请教,“她会推荐我去读海子的诗。那时从图书馆借来海子的诗歌集,虽然没有办法完全明白诗中的情感,但还是受到了很多感染。”在海子的诗歌影响下,崔张程开始逐渐走上写诗的道路。

创办《白鲸报》、制作《白鲸》电子杂志、开展白鲸诗歌展……文学社成立26年来,“白鲸人”在复兴诗歌的道路上不懈努力。白鲸文学社中也出现了水牛、漠子、黑光等知名度颇高的诗人,同学们的诗歌作品曾在《诗刊》《诗歌报》《中国青年报》《校园文学》等各级杂志报刊上发表,一批又一批的“白鲸人”坚持创作,不断传承传统的诗歌文化。

穿过农舍和大片的油菜地,在与操采菊道别后,海子故居行的队伍开始返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8(1)班的何金涛却不见人影,匆忙赶来的他手中捧着刚买来的两本新书,《海子诗典藏》和《以梦为马》,“读海子的诗也是在探索诗人的内心世界,这次海子故居行令我印象深刻,看到海子房间中那么多的书籍,深深感到敬佩,同时更加激励我要坚持读书和写诗。”

 

汪习习   朱羽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六乔

 原文阅读网址:

 安徽网:http://m.cmstop.cloud.ahwang.cn/ios/p/1887043.html?from=singlemessage

皖江晚报:http://epaper2.wjol.net.cn/epaper/wjwb/pc/content/201903/27/content_13528.html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37000cm威尼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