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学术动态

37000cm威尼斯官网人文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桐城派读书会”

发布单位: 发布日期:2023-12-12
分享到:

12月9日,第二届“桐城派读书会”在皖源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会议由37000cm威尼斯官网人文学院主办,皖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省级重点实验室承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史学》编辑部协办。本次读书会旨在传扬桐城文化,促进学界交流,推动桐城派数字人文的研究。南京大学文学院许结教授作为特邀嘉宾莅临指导,安徽省社科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的多位专家应邀参会。开幕式由皖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省级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童岳敏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上,人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汪孔丰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此次“桐城派读书会”举办情况,并汇报近年来桐城派研究取得的成果。他希望通过举办此次读书会,进一步推动桐城派与数字人文研究的深入结合。南京大学许结教授指出,桐城派研究逐渐成为显学,目前研究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化;二是一切文学研究都是文本研究,桐城派文学史的建构一方面要关注文学文本,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文学史的研究;三是学术必须拓展,包括视野的拓展、材料的拓展,视野的拓展要脑洞大开,鼓励年轻人一定要打开脑洞、拓展视野,一方面踏实搞文献工作,一方面要超越神奇的想象,在拓展视野中树立精品意识。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潘务正教授回顾了第一届“桐城派读书会”的举办情况,并阐明创办初衷:一是要肩负起桐城派研究的责任担当,二是树立引领意识,为学界研究树立标杆,最后预祝“桐城派读书会”顺利开展。

会议主题报告环节,十五位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并进行相互的评议。潘务正《清代吴中“九边”雅集的身份意识与诗体实践》、童岳敏《杜诗批评与清初龙眠诗学生态》、宋豪飞《明末诗坛儒家诗教观的回归及其时代精神》等论文探究了桐城派诗学形态的多样性;董根明《桐城派因时而变的历史观》、张体云《论张廷玉的〈明史〉修纂及其史学思想》、郭青林《方东树〈昭昧詹言〉的史学意识与诗学意义》等论文分析了桐城派的史学观念及其变迁,汪孔丰《桐城派与晚清白话文运动》、张秀玉《社会关系视域下晚清传记文书写——以桐城派为中心》、史哲文《近代“古文笔法”选本的同名异构与风会嬗易》、刘文龙《姚鼐“义理考据辞章”相济说与桐城派的发展》、潘宏《蠲落与重光:方苞文章的首次刊行与清真雅正文风的建设历程》诸文则深入剖析了桐城派文章学及其理论的流变。此外,蔡德龙《汉宋之外:晚清桐城派与文学解经学》、程维《桐城派辨伪学》、任雪山《清人书画题跋中的文化认同与学术宗奉——从方苞题跋方以智截〈断红尘图〉说开去》、卢坡《桐城派与徽商:儒商互济的典范》关注桐城派经学、辨伪学、书画题跋以及与儒商的互济等问题。会场讨论气氛热烈,交流充分,成效显著。

闭幕式由皖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文翔副教授主持。开展“圆桌自由谈”,与会专家学者就当下“数字人文视域下桐城派研究的前景与趋势”展开激烈讨论交流,并对桐城派的数字人文研究提出宝贵意见。

最后,许结教授对此次“桐城派读书会”做总结,将读书会交流论题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桐城派作家的撰述解读,二是桐城派相关文学范畴研究,三是桐城派有关理论的研究,四是与桐城派相关的交叉研究。许结教授对此次读书会作出高度评价,赞扬诸位专家学者的探索精神、辨析精神与营构精神。

本届“桐城派读书会”的顺利召开,充分展现出了桐城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地推动了桐城派与皖江文化研究。同时也为皖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对于彰显威尼斯官网人文学科的优势特色,推动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和博士点立项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撰稿:黄璇 摄影:汪越同 张瑞鼎 编辑:张婷婷 审核:金松林 王惠)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37000cm威尼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