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校园传真

【三下乡】体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将非遗缠花“送”入铜陵市枞阳县黄镇图书馆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4-07-18
分享到:

“‘缠花’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宋祁的诗词中,‘宝幡双帖燕,彩树对缠花’。”主讲人、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22(3)班的郑媛说。7月10日,“青·行知”体育学院“星火接力,丹心筑梦”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铜陵市枞阳县黄镇图书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缠花为主题,带领枞阳县图书馆2024暑期托管班近30余名孩子感受指尖绕出的“中式浪漫”——缠花的魅力。

得知小朋友们之前并未了解过缠花作品后,团队负责人、体育教育专业2022(3)班的胡志豪特意带领团队成员们在进行缠花知识讲解前向小朋友们近距离展示了缠花作品。谈及活动开展的初衷,胡志豪笑着说:“因为我之前在学校的缠花俱乐部学习过,加深对缠花艺术的了解后,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去弘扬缠花艺术。”他形象地描述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们很高兴成为孩子们的一朵云。”

郑媛主要从缠花简介、起源发展、缠花工艺和缠花传承四个部分向小朋友们讲述缠花的“故事”。在讲到缠花工艺时,以便接下来小朋友们能顺利参与缠花制作过程,她详细说明了用乳胶粘住铜丝与卡纸和缠线时的注意事项。在缠花知识科普阶段的最后,郑媛向小朋友们强调缠花并不局限于古代发簪一种用途,它正在更多地和当代时尚元素碰撞,散发着新的魅力。

“缠线的时候要尽量把线捋顺,再慢慢地将丝线绕满卡纸……”进入制作缠花的阶段,团队成员们纷纷化身“小老师”,帮助小朋友们取出等量的铜线和丝线,并手把手教授缠花的制作流程。“老师,我的线怎么理不顺了?”“老师,我的线中间怎么有缝隙?”“老师,我不知道最后怎么把线固定!”……在遇到制作难题时,小朋友们不断呼叫“小老师”们进行指导。

活动吸引了不少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托管班小朋友汪辰的母亲见此情景,尝试拿起丝线在旁边耐心听“小老师”讲解方法,并开始尝试制作。“以后我会积极报名相关活动,让孩子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她说。

缠花工艺看似简单,却融合了绘画纸艺编织等多种工艺。此次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托管班儿童的手力、眼力、脑力,发掘了儿童的创造潜力。体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将非遗缠花“送”进黄镇图书馆,在托管班儿童的心中扎根生长,培育儿童成为非遗缠花艺术新一代的继承者、传承者、弘扬者。(撰稿:学生记者 夏芸 马雨扬       摄影:学生记者 夏芸 王优菲         编辑:江伟       审核:王玮 赵丽丽)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37000cm威尼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