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科研工作大会上的发言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吴根华
一、科研现状
在功能配合物、配位超分子、生物无机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和分离分析化学等科研方向凝聚了高水平学术团队。有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硕士生导师29人,博士22人。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科技部项目1项,教育部教研和科研项目4项等,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495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245多篇)。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Int. Ed., J. Mater. Chem., Electrophosis, Anal. Chim. Acta, CrystEngComm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吴大雨博士、副教授利用双三齿有机配体和亚铁盐的自组装反应,组装正方形超分子。有趣地发现该类化合物具有互相协同的光诱导激发态自旋捕获效应和自旋超交换作用。这项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审稿人认为,‘实现了一直梦寐以求但至今无人企及的目标’,‘事实上,该工作不可多得,很有意义’,由于同行评审人的一致推荐,该工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1475-1478, 并于2009年2月被评选为该杂志封面文章。
在做好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还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根据安庆市精细化工比较发达和化工企业较多等地域优点,主动与企业联系,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五年来,与国家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庆)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分析检测联合实验室》,与安庆曙光化工集团合作建立了氰化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安庆市南风日化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安庆市虹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醇溶性聚酰胺树脂开发研究》产学研合作协议,解决树脂的醇溶性问题;派出企业科技特派员,与安庆市光大树脂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科技部服务企业行动项目并获得立项;与安徽省华业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香豆素合成新工艺》科技服务协议,解决潘金法收率低,副反应多等问题;与安庆和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PPS功能材料的改进》科技服务协议。
有4位教授和博士受到美国、德国、日本、比利时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邀请进行为期1年或2年的合作研究。先后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江元生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高松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陈清如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聘请了高松院士担任“光电磁配合物和纳米配合物”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近五年,打造了《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无机化学》安徽省重点学科,《化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光电磁功能配合物和纳米配合物”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光电磁功能材料”安徽省实验室,氰化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研和科研平台。购置了CCD单晶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等一批大型先进仪器设备。
二、几点想法
进一步凝练和扩展研究方向。结合学校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外部环境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错位扩展,特色取胜。努力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接轨,与安庆正在建设的石化项目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考虑生物制药、功能材料和石油化工等产业需要确定研究方向,使科学研究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应用性。
进一步建设和拓展科研平台。努力建设好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平台,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使我们的学术骨干具有发挥才能的场所和条件,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健康的发展。
进一步凝聚和强化科研团队。继续引进在化学研究领域中水平优秀的学术带头人;通过承担国家、省、市及企业的科研任务,加大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力度等培养和锻炼具有高深学术水平、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和高素质的青年骨干教师。激发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供机会和条件,让有潜力的中青年骨干出国进修访问,拓宽视野,拓展资源,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