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教育学院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宜秀区五横乡荣军院隆重举行。宜秀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程贤华,安庆师范学院校团委副书记刘燕,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黄警钟以及五横乡的领导应邀出席了仪式,教育学院团总支负责同志以及部分老师、“三下乡”义务支教服务队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仪式由宜秀区团委副书记倪百龄主持。
11个队员的“三下乡”,快乐与收获同在
教育学院专业众多,各具特色。此次“三下乡”团队有来自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六个专业的11个队员,他们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活动。
“一周的‘三下乡’活动,这其中有太多的收获,太多的快乐!收获的知识许多学校课堂中没有的,也不可能学到的东西,这会让我们大家受益终身。”“三下乡”义务支教服务队队员孙亚玲同学颇有感慨地说。
今年安庆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强降水过程,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下乡”义务支教服务队走访了五横乡下属的5个村部,各级组织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到这场与自然灾害的战斗中,恶劣的天气给“三下乡”的各项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本着以安全为重的实践原则,在乡领导、村主任的帮助下,“三下乡”义务支教服务队顺利完成了暑期“三下乡”预定目标。
“同学们进驻五横乡开展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效果很好。几天来,同学们深入乡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到各村培训电脑知识、协助村干部处理事务,到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交流、辅导他们学习等等。同学们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充分发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增长才干,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受到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五横乡的负责同志说。
“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制定了详细的策划与安排,尽可能的考虑更多细节,考虑的越深入,活动实施也就越容易、越细致。”仪式上,“三下乡”义务支教服务队队长王子鸣同学如是说。
这段时间里,每个队员都有了一个蜕变的过程:从第一天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游刃有余,第一天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冷静执着……无论是从人与人的交往、完成任务还是应急处理,都有着质的飞跃。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每天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历练中不断提升!这将是他们人生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建立基地,梦想照见现实
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宜秀区各级领导以及校团委的关心和支持,他们给教育学院提供了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平台,使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受教育、强技能。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直是教育学院的愿望。教育学院团总支与宜秀区团委经过多次联系,最终达成共识,共建基地。
“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特色,而教育实践恰恰体现了我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的特点,发挥了我们学生学科专业的优势。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 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发展组织协调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基地的建设,为参加教育实践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和魅力的舞台,我们将不遗余力的支持学生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黄警钟在仪式上发表讲话时说。
五横乡位于大龙山西麓,距离安师院龙山校区仅八公里路程。五横生态资源丰富,青山环抱,满目葱茏,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是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五横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是清代书法大家邓石如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乡。近年来,五横乡立足“生态、文化”的发展定位,以加快发展特色经济为主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统筹协调做好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喜人局面,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基地建设,任重而道远
宜秀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程贤华和安庆师范学院校团委副书记刘燕共同为教育学院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五横乡正式成为了教育学院的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的成立,使教育学院加强了与五横乡联系。通过这一共建平台,来拓宽视野、共建双赢。教育学院和五横乡党委政府都表示,将不遗余力地支持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教育实践基地能在促进高校与地方和谐发展中起到人才支撑作用,提供智力支持。
下一步教育学院将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美丽的五横乡,奉献青春,勇于实践。
“五横乡是我的新起点,我还会带学弟学妹们来这里服务。”队员张辉同学说。(徐颖)